首页 / 拉勒米 历史
在落基山脉东麓海拔2200米的高原上,拉勒米(Laramie)这座人口仅3万的小城静卧在怀俄明州的东南角。对多数人而言,这里不过是横贯80号公路时的一个加油站;但对理解美国能源转型、原住民权益与西部开发史的人们来说,拉勒米恰如一块活化石,记录着从野牛奔腾到风力涡轮机旋转的沧桑巨变。
1868年5月,当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劳工将铁轨铺过拉勒米河谷时,这个临时帐篷营地注定将成为西部开发史上的关键节点。作为横贯大陆铁路的重要枢纽,拉勒米在通车当年就见证了: - 日均12辆机车的维护需求 - 超过2000名铁路工人的驻扎 - 怀俄明领地首个联邦法院的设立
但繁荣背后是切延内族原住民的血泪。1868年11月,就在铁路通车半年后,发生在拉勒米要塞附近的"沃什塔大屠杀"造成140多名原住民妇女儿童死亡——这个伤口至今未愈,2021年当地原住民组织仍在要求联邦政府正式道歉。
随着铁路而来的牧场主们,将拉勒米盆地变成了牛仔文化的最后堡垒。值得玩味的是: - 怀俄明大学1886年成立时的首个专业是"动物饲养" - 至今仍保留着全美唯一的"牛仔竞技"本科专业 - 每年7月的"牛仔节"吸引游客数量超过城市人口
这种文化符号在气候变化时代正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干旱导致拉勒米周边牧场70%的草场减产,许多第四代牧场主开始考虑出售祖传土地。
20世纪初,拉勒米西北部的汉纳煤矿曾产出怀俄明州40%的煤炭,但1918年的矿难导致121名矿工死亡(多数是意大利移民),这个悲剧催生了美国最早的工人赔偿法之一。如今驱车经过汉纳镇,只能看到: - 废弃的选煤厂骨架 - 被野草覆盖的矿渣堆 - 人口从2000人锐减至80人的鬼城
2005年后,拉勒米盆地因页岩气开发再度繁荣。数据显示: - 怀俄明州天然气产量10年内增长400% - 拉勒米郡税收60%来自能源行业 - 但地下水甲烷含量同期上升270%
这种矛盾在2023年达到顶点——当地环保组织起诉能源公司污染饮用水源的案件,与支持能源开发的游行在同一周上演。正如怀俄明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所言:"我们既需要风电场的清洁电力,也需要天然气支付教师工资。"
拉勒米以东的"风能走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统计表明: - 怀俄明州风电装机容量5年增长800% - 单个风力涡轮机年租金可达1万美元 - 但导致猛禽死亡率上升45%
72岁的牧场主吉姆·沃克告诉我:"那些300英尺高的白色巨人改变了整个地平线,但孙子们的大学学费确实有了着落。"
随着核能复兴,拉勒米附近的铀矿再度引发关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1950年代为核武器开采的铀矿仍在渗流 - 新能源法案刺激了铀价上涨300% - 原住民部落同时抗议历史污染和新开采计划
2023年春,拉勒米市政厅关于铀矿开采的听证会持续到凌晨两点,支持与反对者的人数几乎相当。
站在拉勒米要塞国家历史遗址的矮墙上,目光所及是19世纪的军事堡垒、20世纪的输电线塔和21世纪的风力发电机。这座小城的困境恰是当今世界的缩影——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传统与变革间寻找平衡?或许正如当地纳瓦霍族长老所说:"大地记得所有故事,关键是学会倾听。"
下次当你驾车穿越80号公路时,不妨在拉勒米停留片刻。在海拔2200米的稀薄空气中,关于人类文明的某些本质问题,反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