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里港 历史
在澳大利亚南部斯宾塞湾的东岸,有一座名为皮里港(Port Pirie)的工业城镇,它的命运与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紧密相连。当世界各国在气候峰会上争论减排目标时,当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成为大势所趋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南澳小镇实际上承载着工业化时代的缩影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皮里港的故事始于1845年,但真正改变它命运的是1889年铅冶炼厂的建立。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里的烟囱不断向天空排放着工业废气,为澳大利亚乃至全球提供着重要的铅、锌等金属资源。如今,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皮里港正面临着身份的重塑——是继续作为传统工业重镇,还是转型为可再生能源时代的模范城市?
皮里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殖民时期。1839年,探险家爱德华·艾尔(Edward Eyre)首次记录了这一地区,当时这里还是恩加蒙达(Ngadjuri)原住民的领地。1845年,随着南澳大利亚殖民地的扩张,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欧洲定居点,最初只是一个简陋的港口,用于运输附近地区的羊毛和小麦。
转折点出现在1880年代。随着布罗肯希尔(Broken Hill)地区发现丰富的铅锌银矿藏,皮里港因其深水港优势被选为理想的冶炼基地。1889年,布罗肯希尔控股公司(Broken Hill Associated Smelters,简称BHAS)在此建立了大型铅冶炼厂,皮里港从此踏上了工业化道路。
"铅冶炼厂的建立彻底改变了皮里港的命运,"当地历史学家玛格丽特·史蒂文斯(Margaret Stevens)说,"一夜之间,这里从安静的农业港口变成了繁忙的工业中心。"
20世纪上半叶是皮里港的黄金时代。冶炼厂不断扩张,吸引了来自英国、意大利、希腊等国的移民工人。到1950年代,皮里港已成为南澳大利亚重要的工业中心,铅产量占全球相当比例。
然而,这种繁荣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健康代价。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长期暴露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成人肾脏损伤等问题。皮里港居民的血铅水平长期高于安全标准,尤其是居住在冶炼厂附近的儿童。
"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空气中飘着红色粉尘,"65岁的当地居民托尼·卡瓦略(Tony Carvalho)回忆道,"那时候没人告诉我们这有多危险。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1970年代,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皮里港的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关注。1983年,南澳大利亚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儿童血铅水平普遍超标,引发公众强烈抗议。
"那是一个转折点,"环保活动家丽莎·张(Lisa Zhang)说,"人们终于意识到工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此后,冶炼厂被迫逐步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安装过滤系统和逐步淘汰最老旧的生产线。
进入21世纪,皮里港的环境治理成为政府与企业间漫长的拉锯战。2007年,南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铅减排目标;2014年,运营冶炼厂的Nyrstar公司签署了价值5亿澳元的现代化改造协议。
然而,进展缓慢。2019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仍有15%的当地儿童血铅水平超标。2020年,南澳大利亚环保局对Nyrstar开出创纪录的300万澳元罚单,原因是多次违反排放限值。
"问题在于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现任市长莱昂·斯蒂芬斯(Leon Stephens)坦言,"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居民健康,另一方面也要保住上千个工作岗位。"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皮里港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南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比超过60%。这为皮里港的工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2021年,南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投资2000万澳元研究在皮里港建设"绿色氢能"中心的可行性。氢能被广泛视为未来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能源载体,而皮里港的工业基础设施和港口条件使其成为理想的氢能出口基地。
"我们有现成的港口、熟练的工人和工业用地,"经济发展官员艾玛·陈(Emma Chen)解释说,"转型为绿色能源中心比从头建设新设施要实际得多。"
与此同时,传统的铅锌产业也在尝试"绿色转型"。Nyrstar公司开始试验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冶炼厂供电,并开发更高效的金属回收技术。2022年,该公司宣布与弗林德斯大学合作研究从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稀有金属的新方法。
"铅酸电池回收率已达98%,这是循环经济的典范,"Nyrstar发言人马克·泰勒(Mark Taylor)强调,"我们的目标是使皮里港成为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全球典范。"
在规划未来的同时,皮里港也在重新审视其工业遗产。2017年,当地开设了"铅遗产中心",既记录了冶炼业的发展历程,也不回避其环境代价。
"历史不应被美化也不应被抹去,"博物馆馆长阿德里安·王(Adrian Wong)说,"我们需要诚实面对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移民潮,皮里港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社区。意大利俱乐部、希腊东正教堂与中国餐馆比邻而居,共同构成了这座工业城市的社会肌理。
"正是这种多元性给了我们应对变革的韧性,"社区领袖玛丽亚·帕帕多普洛斯(Maria Papadopoulos)说,"我们的祖辈从世界各地来此谋生,现在轮到我们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全球讨论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的今天,皮里港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它提醒我们,工业城市的转型不仅是技术和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文化过程。
当G7国家承诺淘汰煤电、当特斯拉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像皮里港这样的"锈带"城市往往被忽视。然而,正是这些社区最直接地承受着能源转型的阵痛,也最可能成为转型成败的关键。
皮里港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它可能成为绿色工业的成功典范,也可能沦为全球化浪潮下的又一个牺牲品。但无论如何,这个南澳大利亚小镇的故事将继续提醒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一个社区应该被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