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孟加拉 历史
孟加拉,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东部的国家,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从古代印度教和佛教文明的繁荣,到伊斯兰文化的传入,再到英国殖民统治和1971年的独立战争,孟加拉的历史充满了变革与韧性。然而,今天的孟加拉不仅面临着历史遗留的社会经济问题,还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阵地”——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和人口压力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探索孟加拉的历史脉络,并聚焦于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孟加拉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这里属于古印度文明的一部分。著名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孕育了早期的农业社会。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佛教传播至孟加拉,使得这里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帕哈尔普尔佛教遗址(今孟加拉国境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见证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商人和苏菲派传教士将伊斯兰教带入孟加拉。1204年,德里苏丹国征服孟加拉,伊斯兰文化开始与本土传统融合。这一时期,孟加拉语逐渐发展,并成为重要的文学语言。16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孟加拉成为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以纺织品(如著名的“达卡细布”)和贸易闻名。
1757年,普拉西战役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掌控孟加拉,使其成为英属印度的经济核心。然而,殖民统治也带来了严重的剥削,如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19世纪,孟加拉成为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摇篮,泰戈尔等思想家在此诞生。
1947年,英国撤离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孟加拉被划分为西孟加拉(归印度)和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称“东巴基斯坦”)。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和西巴的经济压迫,东巴人民的不满逐渐升级。
1971年,东巴基斯坦爆发独立战争,孟加拉国最终在印度支持下赢得独立。这场战争造成约300万人死亡,是20世纪最惨烈的冲突之一。今天的孟加拉国仍在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与纪念。
独立后的孟加拉经历了长期贫困,但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成衣制造业(如H&M、Zara的代工厂)成为支柱产业。然而,1.7亿人口(世界第八)的庞大基数让基础设施、就业和教育面临巨大压力。
2017年,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遭迫害后大规模逃往孟加拉,目前约有100万难民居住在考克斯巴扎尔的难民营。这一危机加剧了资源紧张,并成为国际人权议题的焦点。
孟加拉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全国80%地区为冲积平原,平均海拔仅5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格纳河每年带来肥沃淤泥,但也让洪水成为常态。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孟加拉17%的国土,迫使2000万人迁移。南部沿海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林(世界自然遗产)正在因盐水入侵而退化。
近年来,超级气旋(如2020年的安攀)和异常季风降雨频繁摧毁农田。2022年,该国1/3地区被淹,900万人流离失所。
许多农民因土地盐碱化失去生计,被迫迁往达卡等大城市。这座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贫民窟扩张迅速,面临饮用水短缺和公共卫生危机。
尽管资源有限,孟加拉仍在积极适应: - 早期预警系统:减少 cyclone 伤亡(1970年气旋死亡50万人,2023年类似灾害死亡降至数十人)。 - 浮动农场:农民在水面种植作物以应对洪水。 - 国际气候谈判:孟加拉总理谢赫·哈西娜多次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气候资金承诺。
孟加拉的历史是一部关于韧性的史诗——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殖民压迫下的反抗,再到独立后的重建。如今,气候变化让这个国家再次站在全球议题的中心。国际社会能否有效合作,将决定孟加拉能否在21世纪延续其顽强的生存故事。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孟加拉的挑战提醒我们:气候危机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