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达卡 历史
孟加拉首都达卡(Dhaka)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布里甘加河(Buriganga River)畔。从莫卧儿帝国的繁华商埠,到英国殖民时期的贸易中心,再到如今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之一,达卡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的兴衰史,也是当今世界许多热点问题的缩影:气候变化、城市化挑战、贫富差距、文化遗产保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达卡的历史脉络,并分析这座古老城市如何在全球化与气候危机的夹缝中寻找未来。
达卡的崛起可以追溯到莫卧儿帝国时期。1608年,莫卧儿王朝将达卡定为孟加拉地区的首府,使其成为丝绸、棉布和香料贸易的重要枢纽。当时的达卡以出产世界闻名的“达卡细布”(Muslin)而著称,这种布料轻如蝉翼,甚至能穿过一枚戒指,成为欧洲贵族追捧的奢侈品。
历史遗迹:
- 拉尔巴格堡(Lalbagh Fort):莫卧儿时期的未完成城堡,见证了达卡的军事与政治地位。
- 阿赫桑曼济勒粉红宫殿(Ahsan Manzil):曾经的贵族府邸,现为博物馆,展示达卡的贸易辉煌。
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扩张,达卡逐渐失去其经济主导地位,加尔各答成为殖民统治的中心。达卡的纺织业因英国工业革命而衰落,手工织布工人陷入贫困。这一时期,达卡从商业中心转变为农业地区的行政城市。
1971年孟加拉独立后,达卡成为首都,并经历了人口爆炸式增长。农村人口因经济机会和自然灾害(如洪水)大量涌入,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贫民窟问题。
孟加拉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达卡作为低洼城市,每年雨季都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布里甘加河水位上升、城市排水系统落后,使得数百万居民生活在威胁之中。
案例:
- 2020年,达卡遭遇20年来最严重洪水,超过100万人流离失所。
- 许多贫民窟建在河岸,洪水来临时首当其冲。
达卡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5,000人(是上海的5倍),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住房短缺成为日常挑战。
数据对比:
| 城市 |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
| 达卡 | 45,000 |
| 上海 | 9,000 |
| 东京 | 6,000 |
达卡的贫富差距极为悬殊。在富人区古尔山(Gulshan),高档餐厅和购物中心林立;而在科拉尼贫民窟(Korail Slum),数十万人挤在铁皮屋里,缺乏基本的水电供应。
达卡的历史遗迹(如星清真寺、达卡大学校园)仍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若能妥善保护,可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达卡的故事,是一个关于 resilience(韧性)的故事。从莫卧儿的辉煌到殖民的衰落,从独立的希望到城市化的阵痛,这座城市始终在寻找平衡。面对气候变化、贫富分化和人口压力,达卡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可能性。
或许,达卡的困境正是全球南方城市的一个缩影——如何在发展中保留历史,在现代化中守护公平,是达卡,也是世界需要共同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