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库尔纳 历史
孟加拉国的库尔纳(Khulna)位于该国西南部,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作为孟加拉第三大城市,库尔纳不仅是经济中心,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这座城市见证了殖民时代的兴衰、独立战争的硝烟,以及当今全球气候变迁带来的深刻挑战。
库尔纳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文明时期。由于地处恒河下游,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先后在此传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附近的巴格哈特(Bagerhat)拥有15世纪的清真寺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19世纪,库尔纳成为英属印度的重要贸易中心。黄麻产业蓬勃发展,库尔纳港成为孟加拉地区的主要出口枢纽。殖民统治带来了现代化基础设施,但也埋下了经济依赖单一作物的隐患。
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中,库尔纳是巴基斯坦军队最后的据点之一。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军队在此投降,标志着孟加拉国的诞生。这段历史至今仍是库尔纳人民集体记忆的核心部分。
随着黄麻产业的衰落,库尔纳的经济逐渐转向渔业、造船业和轻工业。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红树林的螃蟹和海虾出口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但也引发了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的争议。
库尔纳的快速城市化带来了机遇,也加剧了贫富分化。贫民窟与新建的商业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孟加拉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库尔纳地处低洼三角洲,是全球最易受气候变迁影响的地区之一。海平面上升导致盐水入侵,威胁农田和饮用水供应。许多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迁往城市或邻国印度。
气旋和洪水频繁袭击库尔纳。2020年的超级气旋“安攀”(Amphan)摧毁了数千户房屋,造成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这类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库尔纳的气候难民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人被迫迁移至达卡或其他国家,成为“环境移民”。这一现象正在重塑孟加拉国乃至南亚的人口结构。
面对气候危机,库尔纳的农民和渔民正在尝试创新方法,如耐盐作物种植和浮动农业。非政府组织也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和防灾教育。
发达国家对气候变迁负有历史责任,但库尔纳等脆弱地区得到的支持远远不足。国际社会需要兑现资金和技术援助的承诺,而不仅仅是口头表态。
尽管面临挑战,库尔纳的文化活力依然旺盛。传统音乐、手工艺和节庆活动成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库尔纳的故事是全球化、殖民遗产与气候危机的缩影。这座城市提醒我们:历史从未真正过去,而未来需要我们共同书写。在气候变迁的背景下,库尔纳的挣扎与韧性为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无论是关于环境正义,还是人类团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