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滁州 历史
在中国东部的安徽省,有一座名为滁州的古城,它既是欧阳修笔下“环滁皆山也”的醉翁亭所在,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新兴节点城市。在全球化的今天,滁州的故事不仅关乎地方历史,更折射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深刻对话。
滁州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吴楚交界,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三国时期,曹操在此修建“滁河堰”,奠定了其作为江淮水利枢纽的地位。唐代设滁州,宋代因欧阳修《醉翁亭记》名扬天下,明清时期成为南京的“北大门”。
滁州的文化密码藏在两处:
- 醉翁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治理哲学,至今仍是地方政府倡导的执政理念。
- 琅琊山摩崖石刻:儒释道交融的痕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作为老工业基地,滁州曾面临传统制造业衰退的困境。2010年前后,家电、化工等支柱产业受国际竞争冲击,失业率一度攀升。
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疏离与快餐文化的侵袭,让滁州民歌、凤阳花鼓等非遗传承陷入窘境。一位非遗传承人坦言:“现在学花鼓的孩子,还没刷抖音的多。”
滁州通过“产城人文”融合模式,避免了拉美国家常见的“过度城市化”陷阱。其经验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中小城市转型案例。
琅琊寺僧人参与生态保护、古代水利智慧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证明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现代治理工具。
站在琅琊山顶俯瞰今日滁州,高铁站与明代城墙遥相呼应,光伏板在古运河畔反射阳光。这座古城提醒我们: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消灭差异,而是让地方性成为连接世界的独特节点。正如滁州人常说的那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发展之道,亦当如是。
(注:本文约2200字,可根据需要增减细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