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德 历史
常德,这座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城市,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熟悉。然而,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重要的篇章。从屈原的足迹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从洞庭湖的渔歌到现代工业的轰鸣,常德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常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距今约6500年前的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这里出土的大量稻作农业遗迹,改写了世界农业起源的历史。
战国时期,常德属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流放,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不朽诗篇。至今,常德仍有屈原巷、招屈亭等遗迹,诉说着这位文化巨匠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
唐代,常德(当时称朗州)成为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十年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竹枝词》就是吸收当地民歌特色而作。
宋代,常德更是人文荟萃。范仲淹曾在此任官,他主持修建的"范公堤"至今仍是常德水利史上的重要工程。周敦颐在常德讲学,开创了理学先河。
明清时期,常德因其地处洞庭湖西岸、沅澧二水交汇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湘西门户"和"川黔咽喉"。明代在此设立常德卫,清代为常德府治。
近代以来,常德见证了太多历史风云。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是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戊戌变法后,常德涌现出一批维新志士;辛亥革命中,常德是湖南最早响应起义的城市之一。
1943年冬,中日双方在常德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城市攻防战,史称"常德会战"。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集结10万兵力进攻常德;中国军队第57师8000余人在师长余程万率领下誓死抵抗。
战斗持续16昼夜,中国守军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仅余程万等83人突围。日军虽占领常德,但付出惨重代价,不久被迫撤退。这场战役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今天的常德市区,仍保留着当年战斗的痕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等。这些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和平的珍视。
在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常德的抗战记忆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战争带来的只有伤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艺的重要代表,已有数百年历史。这种以扬琴、琵琶、三弦等弦乐器伴奏的说唱艺术,曲调优美,语言生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澧州大鼓则是流行于常德澧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表演者一手击鼓,一手打板,说唱结合,极具感染力。这些传统艺术不仅是娱乐形式,更是常德人民精神世界的写照。
常德古城墙始建于明代,现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如朝阳楼)仍保存完好,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变迁。桃花源古镇、夹山寺、壶瓶山古建筑群等,都是常德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桃花源。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其原型很可能就来自常德桃源县。这里山水秀美,民风淳朴,至今仍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传统上,常德是湖南重要的农业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常德逐步建立起以烟草、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芙蓉王"香烟、中联重科等知名品牌从这里走向全国。
同时,常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
随着常德桃花源机场的扩建、黔张常铁路的通车,以及沅江水运的开发利用,常德正成为湘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这为当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常德与德国汉诺威等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这种开放姿态,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常德的发展历程表明,传统文化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创新的源泉。将屈原精神、抗战精神等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常德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在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自信同时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常德的做法值得借鉴。保护好城头山遗址这样的文化遗产,传承好常德丝弦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责任,也是优势。
常德地处洞庭湖生态圈核心区,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至关重要。西洞庭湖湿地保护、珊珀湖综合治理等工程,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常德的生态文明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它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
从抗战烽火到和平建设,常德的变迁是中国发展的缩影。这座城市用自身经历证明: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
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常德故事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共创美好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德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既珍视自己的文化根脉,又积极融入时代潮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地方的发展都与世界紧密相连。常德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立足自身特色,同时具备国际视野,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或许,这正是古老常德给当今世界的最宝贵启示——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