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州 历史
德州东站建成的那一年,我站在站前广场上,看着这座鲁北小城第一次拥有了"高铁城市"的头衔。呼啸而过的复兴号列车,将这座曾经以"扒鸡"闻名的小城,突然拉入了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它历史上最剧烈的变革之一。
德州,这座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城市,北依京津,南接济南,自古就是"九达天衢"的重要交通枢纽。如今,在全球气候变化、产业转型、文化认同危机等世界性议题的背景下,这座城市的变迁轨迹,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无数中小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命运。
德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让这座城市登上历史舞台的,是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永济渠,德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沿岸的重要码头。"舟车毕会,商贾沓至"的盛况,让德州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北方著名的商业城市。
元代时,德州更因地处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而达到鼎盛。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描述德州"商业繁盛,丝业发达"。当时的德州城墙周长九里十三步,城内街巷纵横,会馆林立,各地商帮云集,堪称北方版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两代,德州作为"京师门户"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德州成为南方漕粮北运的必经之地。史料记载,每年经过德州的漕船多达一万二千余艘,漕粮四百万石。德州城内设有大型粮仓,至今仍保留着"仓"字地名,如大仓、小仓等。
清代德州更是山东北部的政治、军事中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德州,留下了"九达天衢"的御笔题词。这一时期,德州的文化也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学者,如经学家孔广森、文学家田雯等。
19世纪末,随着津浦铁路(今天津至南京浦口)的修建,德州迎来了交通史上的又一次变革。1908年,德州站建成,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开始转向铁路经济。但这一转变并非一帆风顺——传统漕运的衰落导致大量相关从业人员失业,城市经济一度陷入困境。
抗日战争时期,德州成为敌后抗战的重要据点。1937年10月3日,日军占领德州,在此设立伪政权。德州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段历史在今天的德州革命烈士陵园中仍有详细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德州被定位为农业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直到1960年代,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德州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恒升集团(原德州化肥厂)、华鲁恒升等企业的建立,标志着德州向工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但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也付出了环境代价。位于德州市区的漳卫新河曾因工业废水排放变成"黑水河",这一生态创伤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修复。
提到德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德州扒鸡"。这道始创于清朝的名吃,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据统计,目前德州有扒鸡生产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但单一的传统食品产业显然无法支撑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德州开始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20年,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德州投资建设的大尺寸硅材料生产基地投产,标志着德州向高科技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产业转型的尝试,与全球许多传统工业城市面临的挑战何其相似。
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德州东站投入使用。这座高铁站距离老城区约15公里,最初被不少市民质疑"太远"。但十年后的今天,高铁片区已成为德州新的城市中心,房价从最初的每平方米3000元涨至10000元以上。
高铁改变了德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德州人选择在北京、济南等大城市工作,周末乘高铁回家,形成了独特的"双城生活"模式。这种现象引发了关于"收缩型城市"的讨论——在人口流动日益自由的今天,像德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该如何保持活力?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德州段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关注。近年来,德州投资修复了部分运河古迹,建设了运河文化广场,试图重拾"运河明珠"的历史记忆。但如何让静态的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仍是摆在规划者面前的难题。
与此同时,德州的本土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地方戏曲如"一勾勾"濒临失传,传统手工艺如黑陶制作后继乏人。这种文化传承的危机,与世界各地许多地方文化面临的处境如出一辙。
站在新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德州的故事远未结束。这座城市面临的挑战——产业转型、人口流动、文化认同、生态保护——无一不是当今世界中小城市的共同课题。
德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浓缩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诸多典型特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从封闭自足到全面开放;从单一经济到多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德州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一面观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镜子。
或许,德州的未来不在于成为另一个北京或上海,而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城之路"——既能享受现代化便利,又保留独特文化个性;既能对接全球产业链,又能守护地方生态底线。这条路注定不易,但值得期待。
当夜幕降临,站在德州新修建的运河文化长廊上,一边是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静静流淌的古老运河。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此刻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而画卷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变革时代里,一座普通中国城市的非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