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马古斯塔 历史
在地中海东部,有一座城市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凝固在1974年的夏天——这就是塞浦路斯的法马古斯塔(Famagusta),更确切地说,是它的瓦罗莎(Varosha)区。这座城市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地中海文明的缩影,更是当代国际政治、民族冲突与难民问题的活教材。当我们在2023年回望这座"鬼城",它带给我们的启示远比想象中更为深刻。
法马古斯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它被称为"阿尔西诺伊"(Arsinoe),由托勒密二世以其姐姐的名字命名。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交汇处,这座城市很快发展成为地中海东部重要的贸易中心。
中世纪时期,法马古斯塔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1291年阿克城陷落后,许多基督徒难民逃到这里,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商业机会。14世纪时,它已成为地中海最富裕的城市之一,甚至有人说"谁成为法马古斯塔的主人,谁就能成为整个塞浦路斯的主人"。
1489年,威尼斯共和国控制了塞浦路斯,法马古斯塔成为其最重要的海外据点之一。威尼斯人加固了城墙,修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防御工事,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屹立。著名的奥赛罗城堡据说就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的灵感来源地。
1878年,奥斯曼帝国将塞浦路斯租让给英国,法马古斯塔成为重要的军事和商业港口。二战后,随着全球去殖民化浪潮,塞浦路斯于1960年独立。然而,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很快浮出水面。
1974年7月,希腊军政府支持下的政变推翻了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土耳其以保护土族塞人为由出兵干预。在这场冲突中,法马古斯塔的瓦罗莎区——当时地中海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土耳其军队占领,居民仓皇逃离,留下了装满衣物的衣柜、停在车库的汽车和桌上未吃完的饭菜。
瓦罗莎区曾是现代建筑的展示窗口,拥有豪华酒店、电影院、百货商店和别墅区。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与1960年代的国际风格建筑并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中海现代主义景观。如今,这些建筑被铁丝网围住,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时间胶囊"之一。
近50年的荒废让自然重新占领了瓦罗莎。植物从混凝土裂缝中生长出来,蜥蜴和鸟类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一些建筑已经倒塌,而另一些则奇迹般地保持着原状。这种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切尔诺贝利或福岛的禁区,但瓦罗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非因核灾难而被遗弃,而是纯粹的政治决定的结果。
法马古斯塔的希腊族原居民及其后代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难民"群体之一——他们理论上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园,只要政治局势允许。这个问题与当今欧洲面临的难民危机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当欧洲国家争论如何安置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时,塞浦路斯的希腊族难民仍在等待回到仅几公里外的家园。
法马古斯塔问题浓缩了塞浦路斯问题的核心: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的长期对立、土耳其的军事存在、欧盟与土耳其的复杂关系,以及更广泛的东地中海地区权力博弈。近年来发现的东地中海天然气资源更增加了这一地区的战略价值。
法马古斯塔老城内有许多中世纪建筑,包括哥特式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后改为拉拉·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和威尼斯城墙。这些建筑在无人维护的情况下逐渐衰败,引发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关注。如何在政治僵局中保护这些人类共同遗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10月,土耳其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宣布将重新开放瓦罗莎的部分区域。这一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称此举"不可接受"。尽管如此,一些街道确实对游客开放了,让人们得以一窥这座"鬼城"的内部。
塞浦路斯问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僵局之一。然而,近年来也有一些积极的信号。2017年在瑞士举行的谈判虽然未能达成协议,但显示了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意愿。法马古斯塔特别被提出作为建立互信的试点项目——或许这座城市的命运能够成为整个岛屿未来的风向标。
法马古斯塔的故事提醒我们,政治决策如何能在瞬间改变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轨迹,并留下持续数十年的伤痕。在全球化看似不可逆转的今天,民族主义、领土争端和身份政治仍然具有撕裂社区的力量。
同时,瓦罗莎的废墟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脆弱性。没有人类的维护,最现代化的城市也会在几十年内被自然回收。这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持久的价值。
最后,法马古斯塔的困境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在21世纪,我们能否找到比军事占领和族群隔离更智慧的冲突解决方案?这座被时间冻结的城市正等待着当代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