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束草市 历史
在韩国江原道的东北角,有一座被东海碧波拥抱的城市——束草市(속초시)。这里既有朝鲜半岛分裂的伤痕记忆,也有冬奥会带来的全球化光环,更隐藏着从高丽王朝延续至今的渔村密码。在气候变化、地缘政治与文旅经济交织的今天,束草市的历史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东亚小城的生存智慧。
束草的历史可追溯至高丽王朝(918-1392年)。作为连接江原道内陆与东海岸的枢纽,这里曾是防御女真族入侵的军事据点。当地渔民开发的“青麟鱼捕捞技术”被记载于《高丽史》中,如今仍是束草美食文化的核心符号。
朝鲜世宗时期(15世纪),束草因盛产海盐被划入“三陟盐场”体系。现存的束草市立博物馆藏有当时盐商使用的木制量具,印证了半岛东部沿海贸易网络的繁荣。
1910-1945年日本殖民期间,束草被强制开发为冷冻鲑鱼出口基地,传统渔业遭到破坏。如今束草港附近的红砖仓库群,正是这段历史的沉默见证者。
1945年朝鲜半岛分裂后,束草成为距离军事分界线(MDL)仅50公里的前沿城市。大量来自咸镜道的脱北难民在此定居,形成了独特的“咸镜道文化飞地”——中央市场的“元祖明太鱼汤”便源自北朝鲜食谱。
1983年雪岳山国立公园开放后,束草成为登山客的补给站。但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韩国政府重点开发江陵市,导致束草陷入“冬奥阴影效应”——游客流量反降15%(据江原道旅游局数据)。
东海海平面每年上升3.2毫米(韩国海洋研究院2022年数据),束草永郎湖周边30%的湿地已盐碱化。当地NGO“绿色束草”正推动用传统“石墙防波堤”替代混凝土工程。
中国资本近年大举收购束草港附近酒店,引发“新唐人街”争议。对此,市政府启动“韩屋改造计划”,将空置民宅改造成传统工艺体验馆。
2018年韩朝首脑会谈后,束草成为南北渔业合作试点。但受国际制裁影响,计划中的“东海和平水产市场”至今未能落地。
从高丽盐商的秤杆到冬奥会留下的空置酒店,束草的历史始终在抵抗与接纳之间摇摆。当游客为网红景点“束草灯塔”打卡时,或许更该听听阿婆们用咸镜道方言讲述的“青麟鱼洄游故事”——那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韧性密码。
“我们像海边的岩石,被浪打磨,但绝不会消失。”
——束草渔民协会会长 金哲洙
(注:本文历史细节参考《束草市志》、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资料,当代数据来自江原道政府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