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莞岛郡 历史
在韩国西南端的全罗南道,有一座被碧海环绕的岛屿群——莞岛郡(완도군)。这里不仅是韩国海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历史上朝鲜王朝水军的重要据点。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态危机和区域地缘政治博弈的今天,这座人口不足5万的小岛郡,正以独特的方式回应着21世纪的挑战。
莞岛郡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668年)。考古发现表明,这里曾是百济与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要节点。高丽时期(918-1392年),莞岛因盛产海盐和渔业资源成为经济要地。
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年),莞岛因毗邻鸣梁海峡(명량해협)成为抗倭名将李舜臣(이순신)的水军基地。1597年,李舜臣在此以12艘板屋船击退日军300余艘战舰,史称鸣梁海战。至今,莞岛仍保留着复原的龟船和海军训练场遗址。
日本殖民时期(1910-1945年),莞岛的渔业资源被大规模掠夺,海女(해녀)被迫向日本出口鲍鱼和海参。1948年济州岛四·三事件期间,莞岛还曾收留大量避难者,这段历史至今鲜少被提及。
莞岛郡的海女文化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一传统正面临严峻挑战:
- 老龄化:目前登记海女中,80%年龄超过60岁;
- 生态恶化:过度捕捞和海水酸化导致鲍鱼产量骤减;
- 后继无人:年轻一代更倾向前往城市就业。
当地政府推出“海女学校”培训计划,并与现代科技结合:
- 引入无人机监测渔场;
- 开发海女主题VR体验项目;
- 推动“生态认证海产品”品牌化。
莞岛郡三面环海,全年风速达6.5m/s,成为韩国首个海上风电综合试验区。2023年建成的70MW风电场,可满足全岛60%用电需求。但这一项目也引发争议:
- 支持方:减少对核电依赖,创造绿色就业;
- 反对方:破坏候鸟迁徙路线,影响传统渔业。
莞岛郡海拔普遍低于50米。韩国海洋研究院预测,若全球升温2℃,莞岛30%的陆地将在2100年前被淹没。当地已启动“防波堤+红树林”双重防护工程,但资金缺口高达2000亿韩元。
莞岛距中韩争议的苏岩礁(이어도)仅149公里。2023年韩国宣布扩大专属经济区(EEZ)后,中国海警船多次出现在莞岛附近海域。当地渔民抱怨:“我们的渔网常被巡逻船割破。”
莞岛郡的困境与突围,恰是全球化时代的微观缩影:
- 传统VS现代:海女文化需要活态传承而非博物馆化;
- 生态VS发展:风电项目证明绿色转型必须包容在地社群;
- 孤立VS联结:小岛屿的存亡,最终取决于人类的集体行动。
当你在首尔品尝莞岛鲍鱼时,或许该想想:这份鲜美背后,是一个岛屿与海洋的千年对话,也是人类共同未来的预演。
“海浪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但我们可以学会与它共舞。” ——莞岛海女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