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斯 历史
在摩洛哥北部内陆,坐落着一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非斯。这座始建于公元9世纪的伊斯兰城市,不仅是摩洛哥的精神与文化之都,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漫步在非斯麦地那(老城区)错综复杂的9000多条小巷中,皮革染坊的刺鼻气味、清真寺悠扬的唤礼声、手工艺人敲打铜器的叮当声,构成了一幅千年不变的图景。
然而,这座看似与世隔绝的古城,却正面临着全球化、气候变化、旅游过度开发等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非斯的故事,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过去,更关乎人类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未来。
非斯的历史始于公元789年,伊德里斯一世在此建立了摩洛哥第一个阿拉伯王朝的都城。他的儿子伊德里斯二世进一步扩建城市,吸引了来自西班牙科尔多瓦和突尼斯凯鲁万的阿拉伯移民,奠定了非斯作为宗教与学术中心的地位。
城市布局的双重性:非斯河将城市分为两部分——安达卢西亚区(西岸)和凯鲁万区(东岸),反映了其多元文化根源。这种二元结构至今仍清晰可见。
14世纪马林王朝时期,非斯达到了鼎盛。这一时期修建了著名的卡拉维因大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运营大学)、布伊纳尼亚神学院等标志性建筑。
学术之都的遗产:卡拉维因大学不仅教授伊斯兰神学,还涵盖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吸引了包括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在内的欧洲学者前来求学。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精神,对当今的知识社会仍有启示。
虽然非斯逐渐失去政治中心地位(马拉喀什和梅克内斯成为交替的首都),但作为宗教与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未动摇。这一时期,非斯成为反抗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堡垒,同时也吸收了部分土耳其文化元素。
非斯麦地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无车城区,保存着9400多座历史建筑,其中包括11世纪的清真寺、14世纪的神学院和传统民居(riad)。然而,这些建筑正面临严重威胁:
非斯以精湛的手工艺闻名,尤其是皮革制品、铜器、陶瓷和马赛克(zellij)。但这些行业正面临:
案例:著名的Chouara皮革染坊已有千年历史,但如今使用的化学染料已部分取代了传统的天然染料(石榴皮、藏红花等),既为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也因天然染料来源减少。
旅游业是非斯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数据:2019年非斯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新冠疫情后迅速恢复,但过度旅游已引起当地社区反弹。
非斯是阿拉伯语和法语双语区,但面临:
非斯历史上因丰富的水资源(非斯河与众多泉水)而繁荣,但如今面临:
近年来,摩洛哥频遭热浪和洪水袭击:
站在非斯古城墙俯瞰这座千年城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摩洛哥的过去,更是全球古城共同面临的未来。非斯的困境与尝试——如何在变化中守护本质,在开放中保持认同——为所有面临现代化冲击的传统社会提供了思考样本。
这座城市的名字"Fes"在阿拉伯语中有"斧头"之意,象征着开拓精神。或许,正是这种精神将帮助非斯在21世纪找到属于它的新位置——不是作为凝固的博物馆,而是活着的文明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创新。
正如非斯麦地那那迷宫般的小路,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有时我们需要回到根源,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保护非斯不仅是为了摩洛哥,更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