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埃龙戈 历史
在非洲西南部的广袤土地上,纳米比亚的埃龙戈地区(Erongo)像一块被风沙打磨的古老岩石,沉默地记录着人类迁徙、殖民掠夺与生态抗争的复杂历史。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纳米布沙漠的苍凉,也有大西洋沿岸鲸湾港(Walvis Bay)的繁忙;既有辛巴族(Himba)原始部落的红色身影,也有德国殖民时期遗留的哥特式教堂尖顶。
今天,当全球热议“气候正义”“资源争夺”与“后殖民反思”时,埃龙戈的故事意外地成为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些议题的尖锐光芒。
埃龙戈的核心地貌是纳米布沙漠的北缘,这片沙漠形成于约2000万年前,比撒哈拉更古老。干燥的沙粒中埋藏着人类最早的足迹之一——考古学家在此发现过距今5万年的石器。对当地达马拉人(Damara)而言,沙漠并非“荒芜”,而是“神灵呼吸的痕迹”。
当代启示:
- 气候变化:近年来,纳米布沙漠年均降水量减少12%,威胁特有的“千岁兰”植物。
- 生态旅游悖论:欧美游客追逐“末日感”沙漠景观,却加剧了水资源压力。
埃龙戈的布兰德山(Brandberg)是非洲最大的岩画群所在地,其中“白贵妇”壁画(实际是桑人狩猎图)曾被殖民者扭曲为“欧洲人早到非洲的证据”。
争议焦点:
- 谁有权解释历史?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德国归还相关研究档案。
1884年,德国将埃龙戈划入“德属西南非洲”,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成为殖民据点。1904-1908年,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大屠杀中,约10万人死亡——德国直到2021年才承认这是“种族灭绝”。
今日痕迹:
- 当地博物馆仍陈列殖民者雕像,引发抗议;
- 中国援建的铁路项目被部分民众质疑为“新殖民”。
作为纳米比亚唯一深水港,鲸湾港先后被英国、南非控制,1994年才回归纳米比亚。如今,这里是中俄美争夺大西洋战略支点的舞台:
- 中国在此投资80亿美元建物流枢纽;
- 美国非洲司令部2023年报告称“警惕军事化风险”。
埃龙戈拥有全球储量第四的铀矿,但开采导致:
- 放射性粉尘影响工人健康;
- 法国阿海珐集团被控“支付低于欧洲标准1/10的工资”。
德国车企追捧埃龙戈的锂矿(电动车电池原料),但:
- 采矿占用辛巴族牧地;
- 中国青山控股的冶炼厂被指“转移污染”。
当地抗争:
2023年,200名牧民冲击矿区,标语写着:“我们的沙漠不是你们的电池!”
埃龙戈的沙丘随风移动,仿佛在提醒:历史从未真正过去。当西方国家讨论“碳中和”时,这里的牧民正数着因干旱死去的山羊;当跨国公司争夺锂矿时,岩画上的狩猎场景仍在夕阳中闪烁。或许,埃龙戈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是逼迫世界面对那些被刻意忽略的提问——关于公平,关于记忆,关于人类如何与土地共处。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