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俄罗斯 历史
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其历史如同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既有辉煌的金色,也有深沉的暗影。从基辅罗斯的诞生到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从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到苏联的红色帝国,俄罗斯的历史始终与欧洲乃至世界的命运紧密交织。今天,当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东欧平原,俄乌冲突的硝烟提醒着我们:理解俄罗斯的历史,就是理解当代世界格局的一把钥匙。
15世纪末,伊凡三世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后,莫斯科公国开始了一段惊人的扩张历程。他的孙子伊凡四世(雷帝)在1547年加冕为"全俄罗斯的沙皇",标志着俄罗斯帝国雏形的形成。这一时期形成的"第三罗马"理论——认为莫斯科是继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后基督教世界的中心——为俄罗斯的帝国野心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
1689年掌权的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改革精神的统治者之一。他强制推行的西化政策——剪掉贵族的长胡子、引进欧洲的科学技术、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发展轨迹。1700-1721年的大北方战争击败瑞典后,俄罗斯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正式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18世纪下半叶,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统治见证了俄罗斯帝国扩张的巅峰。通过三次瓜分波兰(1772-1795)和俄土战争,俄罗斯的版图向西扩展到波兰,向南吞并克里米亚,获得了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俄乌争议的克里米亚半岛正是在1783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1917年的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经过残酷的内战(1918-192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最初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四个共和国组成。
斯大林执政时期(1924-1953)是苏联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篇章。通过五年计划和集体农庄制度,苏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转型,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导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东部领土。二战后,苏联势力扩展到东欧,形成了与美国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
战后苏联发展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在核武器、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以及阿富汗战争(1979-1989)的泥潭最终拖垮了这个红色帝国。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其法律继承者。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叶利钦推行"休克疗法"经济改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3年的宪政危机暴露了新生民主制度的脆弱性。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撤军告终,严重损害了国家威信。
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逐渐稳定了政治经济局势。借助油价上涨的东风,俄罗斯经济一度快速增长。普京强调"主权民主"概念,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2008年的俄格战争和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标志着俄罗斯重新以军事手段捍卫其势力范围。
当代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叙事的构建。2014年通过的《历史记忆法》规定否认纳粹罪行属于违法,同时也被用来压制对苏联时期负面历史的讨论。每年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庆祝活动成为凝聚国民认同的重要仪式。这种对"伟大卫国战争"的纪念与当前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呼应。
现代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宣称基辅罗斯(9-13世纪)是自己的文明源头。这一共同的历史起点使得两国关系格外复杂。1654年的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将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置于俄罗斯沙皇保护之下,俄罗斯史学传统将此视为"俄罗斯与乌克兰重新统一"的标志,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则视之为丧失独立的开始。
苏联时期,乌克兰经历了1932-1933年的大饥荒(Holodomor)、二战中的巨大牺牲以及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行政调整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俄乌领土争端的导火索。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东西部的历史记忆差异日益明显。东部和南部俄语人口较多,倾向于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西部则以乌克兰语为主,追求融入欧洲。2014年的广场革命导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随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东分离势力,为2022年的全面入侵埋下伏笔。
俄罗斯历史上始终存在"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争论——前者主张学习欧洲,后者强调俄罗斯独特的文明道路。这种认同焦虑在当代表现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周期性波动:从1990年代试图融入西方,到普京时代强调"欧亚主义"和多极化世界秩序。
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长期将能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2006年和2009年对乌克兰的"断气"事件、2014年后转向中国的能源合作,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后与欧洲的能源对峙,都体现了这一战略。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对俄制裁已经部分改变了俄罗斯经济结构。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史无前例的制裁进一步加速了俄罗斯与全球经济体系的脱钩。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往往强化而非削弱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模式在当今危机中再次得到验证。
三十多年前,福山曾预言"历史的终结",认为自由民主制将成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然而俄罗斯的发展轨迹提醒我们:历史从未沿着单一路径前进。这个拥有复杂历史和强烈大国情结的国家,仍在寻找自己在21世纪世界中的位置。理解俄罗斯的历史,不仅关乎对过去的认知,更是把握当下国际格局变动的关键。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仍将是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其历史传统与当代选择的互动将继续影响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