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属外岛 历史
当人们谈论美国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纽约的摩天大楼或加州的硅谷,却很少有人提及那些散落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美国海外领土——关岛、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这些岛屿不仅是热带风光的代名词,更是殖民历史的活化石与当代大国竞争的焦点。
在气候变化、军事化浪潮和去殖民化运动的背景下,这些美属外岛的命运正被推向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美属外岛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浓缩的殖民教科书:
- 关岛:1898年美西战争后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4年美军以“血战”夺回
- 波多黎各:同样在美西战争后成为美国领土,1952年成为“自由邦”,但居民至今没有总统选举权
- 美属萨摩亚:1900年通过协议割让,当地传统酋长制度与美国法律形成独特共生
这些岛屿的土著居民(查莫罗人、萨摩亚人、泰诺人等)经历了语言灭绝、土地强占和文化断层。在关岛,直到1970年代才允许用查莫罗语教学;在波多黎各,美国曾强制推行英语作为唯一教学语言。
“香蕉共和国”模式在这些岛屿延续至今:
- 波多黎各背负740亿美元债务,2017年宣布破产
- 美属维尔京群岛60%GDP依赖旅游业,疫情中经济崩溃
- 根据《琼斯法案》,外岛贸易必须使用昂贵的美籍船只,导致物价畸高
一位萨摩亚活动家的控诉道破本质:“我们出口战士(注:美军中萨摩亚裔士兵比例极高),进口Spam午餐肉,这就是美国的‘岛链经济学’。”
随着中美博弈加剧,关岛军事部署呈指数级增长:
- 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B-52、B-2轰炸机
- 2023年新建“宙斯盾”反导系统
- 海军陆战队正从冲绳向关岛转移5000兵力
当地居民面临的环境代价触目惊心:
- 军事区占全岛1/3面积
- 地下水被JP-5航空燃油污染
- 2022年珊瑚白化率达85%
这个印度洋上的英属岛屿(美军租用)上演着更黑暗的故事:
- 1968-1973年间,2000名查戈斯人被强制迁往毛里求斯
- 英国政府支付人均6500美元“补偿金”
- 2023年国际法庭裁定英国非法占领,但美军基地仍在运转
联合国IPCC报告显示,太平洋岛国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在马绍尔群岛(曾是美国核试验场):
- 40%建筑可能在2035年前被淹没
- 放射性废料储存库“Runit Dome”面临海水侵蚀风险
- 2023年“国王潮”淹没首都马朱罗90%区域
年轻一代岛民正用创新方式抗争:
- 关岛大学生制作VR影片《淹没的家园》
- 萨摩亚渔民起诉美国环保署放任渔业公司过度捕捞
- 帕劳成为首个要求入境游客签署“生态誓言”的国家
过去50年举行6次公投,但结果分裂:
- 2017年:97%支持州地位(投票率仅23%)
- 2020年:52%支持州地位
- 美国国会始终拒绝承认结果
文化反抗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展开:
- 关岛查莫罗语幼儿园排队等候超2年
- 美属萨摩亚传统纹身师供不应求
- 夏威夷原住民成功阻止30米望远镜建设
这些被称作“领土”(Territories)而非“州”(States)的岛屿,恰如当代世界的微缩剧场:军事霸权、气候危机、文化认同、经济剥削等议题在此激烈碰撞。当马绍尔群岛外交部长在联合国质问:“当我们的岛屿消失时,国际法上的‘国家’将如何定义?”这实际上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终极拷问。
或许正如关岛诗人克雷格·桑托斯·佩雷斯在诗中写的:
“我们不是战略要地,不是度假天堂
我们是潮水永远无法卷走的记忆”
在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这些岛屿不仅是预警系统,更可能是解决方案的试验田——前提是,世界愿意倾听岛民的声音。